1978-1981年間的巴斯奇亞和紐約市。70年代後期,骯髒的紐約市中心聚集了酷到不行的藝術家和龐克搖滾樂團,那個神話般的時代是出許多當代文化的搖籃,過去應該已經有不少相關的懷舊電影,但Sara Dr[展开全部]
1978-1981年間的巴斯奇亞和紐約市。70年代後期,骯髒的紐約市中心聚集了酷到不行的藝術家和龐克搖滾樂團,那個神話般的時代是出許多當代文化的搖籃,過去應該已經有不少相關的懷舊電影,但Sara Driver (Jim Jarmusch的長期合作夥伴) 導演的紀錄片《BOOM FOR REAL》是回顧那個時代的作品中,格外出色、極富藝術感的一部。
電影裡的巴斯奇亞是個無家可歸的少年。他在牆上塗鴉,寫上隱誨的詩,總是在找可以過夜的地方,還有可以和他上床的女生。他在Mudd Club和Club 57出沒,在衣服、公寓外、垃圾上面作畫,就是沒畫在會掛在藝廊牆上的那種畫布上。他是個謎團。這個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在他接觸過的每一個東西上產生視覺爆炸,但除此之外 (而他現實生活中似乎也的確是如此) 他說得很少,他都直接去做。本片側寫了這位沉默的神秘人物,還有他穿梭自如的市區景像。東村、CBGB、Max’s Kansas City。就在這位年輕藝術家第一次參加集體展覽,並且即將在知名藝廊舉辦首場個展時,電影結束了。後記告訴我們,巴斯奇亞在舉辦首次個展七年後離世,裡面沒有提到死因。當然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– 他使用海洛因過量。電影中提到海洛因時,曾說它是那座城市和那個時代的產物,只是那些紐約玩意兒的其中之一。
因此,這部電影裡的巴斯奇亞是剛起步的街頭藝術家,他變身為紐約的化身和通靈者 – 一個所有障礙都已瓦解,所有東西都在混合在一起的紐約。上城的塗鴉圈、市中心的蘇活畫廊圈、新浪潮、嘻哈、前衛的電影導演、安迪沃荷、派對和夜店、迷幻藥、古柯鹼、海洛因,全都混在紐約這個骯髒、貧窮、充斥犯罪、幫派的大熔爐裡。巴斯奇亞的藝術為當時的紐約畫下強而有力的畫像,同樣模仿上述一切而誕生的還有這部電影,而且一切都要歸功於導演Sara Driver:她從大量的檔案影像和照片中,編織出屬於這個時代的美妙視覺質感。片中的受訪者很可能曾在某個晚上同時出現在Tribeca’s Mudd Club狂歡:Jarmusch和市區藝術家及評論家,來自嘻哈誕生地上城的Fab 5 Freddy,塗鴉藝術家Lee Quinones和Al Diaz (Samo標籤的共同創造者)。也許巴斯奇亞是這部電影的拍攝對象,但他不一定是本片的主題。其實這部電影是一封給70年代後期紐約的情書 – 當時我們都還是貧窮、不得志的藝術家。[收起部分]